2009年6月4日 星期四

[未來呢?建築系...]

聽你說完學校目前的情形之後,我們都陷入了一陣沈思…
為何你們的笑容不在?
為何你們的熱誠不在?
為何你們對於未來如此茫然?

在往宜蘭的旅途上,

面對車窗玻璃反映著疑惑,想起了昨天的對話。
儘管是如此的大聲疾呼,
從你們毫無生氣的眼神中,
我知道,這不單單只是自己把設計做好就能解決的事!
這已經攸關你們受教權利的問題。

我常常在想,

我們這些學長們是不是應該將我們的熱誠傳染給你們呢?
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,那管道與路徑呢?
學校是否對此抱持著開放的態度呢?
系上的老師們又會有什麼看法呢?
在學的學弟妹們,你們的感覺如何?
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時間來討論研究。

開放式的教學已勢在必行了!

只是,該如何進行呢?

回到最原本基礎的想法,
每個建築系學生都做過設計,
那設計的目標是什麼?

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答案,其中最珍貴的也就是過程。
所以我不認為去干涉學生思考的過程是完全正確的!
我們從小的教育體制原本就出了問題,受了填鴨式教育,
對於事物的本身只會看表面所呈現出來的相貌,而去忽略了形成這樣貌的過程與因素。
對於疑惑,也是欣然接受。
這樣所教育出來的學生並不具有創造的能力,倒是模仿能力超強。
我們也都清楚,給學生一個方向去做設計是很容易讓他們做出「好」設計的,
但是就先前的因,我們不難發現,他們並不能創造,也就是沒所謂的原創性!
成績較好的學生是不是等於造型、機能抄的比較完整,像大師的作品?

那又為何學生們不創造呢?


每個設計老師都在設計一開始的時候說道:「想法盡量天馬行空,盡量特殊,不要太多束縛。」
事實上說歸說,當設計進行到一半,
老師們又開始質疑機能不對、結構系統不對、造型不對、平面不對、立面不對、剖面不對、什麼都不對了!
學生原本想做一些特別的,有一些想法的時候,
我們的老師們就用自己本身的經驗與邏輯去思考。
請問,學生們原始的想法在哪裡呢?
似乎我們都把它遺漏掉了,也難怪學生們到最後圖畫好了,模型做完了,卻說不出自己在設計什麼?
學生的問題嗎?

請謙卑一點,不是每個學生都是天才,建築是要透過訓練的!
所以是不是要從教學的方向來檢討呢?

每個學校都有他的風格與特色,反觀,我們學校呢?

已經十七年了,也不算一段短的時間,系上的風氣建立起來了嗎?
學弟妹學習的環境更好了嗎?
事實擺在眼前,難道還要裝作看不見嗎?
新生報到率低、學生就讀率低、轉學轉系率高,這樣下去,這系會不會有一天招不到學生呢?
老師們就要失業了?

我們應該深刻自我檢討,去研究整體環境的趨勢,建築系的未來該如走下去?

學學所謂名校的作法,看看他們對於未來的解讀是什麼?
讓學生們有更好的環境與資源可以利用,讓學生們的創造力更發達...
這絕非是一個或兩個人可以做到的事,而是需要一群人的努力耕耘才能有的結果。
如果大家的心裡仍是抱持著觀望的態度,
或是期待著別人的自動自發,那有再多的檢討再多的反省也都是沒有用的!
此時刻不容緩,立即行動就開始做下去吧!
困難是一定會有的,正等待著大家去征服它呢!

期待著行動的那一天,

期待著收成時甜美的果實,
期待著探求無盡的建築領域,
期待著大家的創造力!

火車仍飛快的行駛著,思緒也隨著鍵盤飛快的起伏,

希望這篇文章能喚起一些共鳴,我謙卑的再次希望著。

蕉‧2004.5.14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